nbsp;nbsp;nbsp;nbsp;青荇斜乜虞蘅,那眼神说,现在想起我了?
nbsp;nbsp;nbsp;nbsp;青荇对她上京不带自己,宁愿半路买个不知根底的小丫鬟一事还是耿耿于怀。
nbsp;nbsp;nbsp;nbsp;虞蘅吭哧了一下,到底说实话,“去找过的。”
nbsp;nbsp;nbsp;nbsp;她扒在她家门缝边上,瞧见她口中“隔壁的禾官”翻越墙头,递给她一枝梨花枝,青荇还带着孝,扭捏了一下,还是接过了。
nbsp;nbsp;nbsp;nbsp;青荇好无语,恼火地道:“我是那起子见色忘义的小人吗?”
nbsp;nbsp;nbsp;nbsp;禾官儿与蘅娘子,她自然选从小到大的蘅娘子。
nbsp;nbsp;nbsp;nbsp;虞蘅安抚她:“我便是知道在你心里头,我顶重要,一定会为了我抛家弃夫,这才没跟你提。”
nbsp;nbsp;nbsp;nbsp;能有一段安稳人生,多好件事啊。
nbsp;nbsp;nbsp;nbsp;又来了,青荇实实在在地对天翻了个白眼。
nbsp;nbsp;nbsp;nbsp;虞蘅则继续游说她:“如今却不同了,有稳赚不赔的生意,我立刻便想到了你。看,这便是能有福同享的交情。”
nbsp;nbsp;nbsp;nbsp;青荇才抿下去的嘴角又被哄得翘了起来,就这么答应了她。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不光常妈妈受嘱托,背地里往汴京寄信,虞蘅日子悠闲起来,也会给京中友朋去信,并且十分地雨露均沾,一人一封,谁也没落下。
nbsp;nbsp;nbsp;nbsp;谢诏看常妈妈来信,信上事无巨细描述对方“眯眼”、“捏汗”、“干笑”,仿佛纸中人活了过来,就在跟前似的。再看虞蘅写的,都是些日常滑稽趣事,写洗手做鱼汤,那鱼鲜活乱蹦,一棒子砸下去不死,尾巴一甩,直接跳上了屋脊,惊笑一院子人。
nbsp;nbsp;nbsp;nbsp;如此地有意思,怪道要乐不思蜀,等到明年三月里再回来了。
nbsp;nbsp;nbsp;nbsp;谢诏唇角微微翘起,轻轻地“哼”了一声。而后拿狼毫舔墨,提笔写了回信,交由元六寄出去。
nbsp;nbsp;nbsp;nbsp;又嘱咐吉双:“今晚叫厨下做一碗鲃肺汤来。”
nbsp;nbsp;nbsp;nbsp;吉双噫道:“二郎什么时候喜欢吃这肚肠玩意了?”
nbsp;nbsp;nbsp;nbsp;谢诏微微笑:“许久不吃,有些想念。”
nbsp;nbsp;nbsp;nbsp;第67章腊月八宝粥笋尖火腿蒸鱼
nbsp;nbsp;nbsp;nbsp;青荇做事颇利落能干,不两日,便与虞蘅说道寻齐了人手。虞蘅这边,正将前面的院子拆了重建,图纸才画好,却没那么快。
nbsp;nbsp;nbsp;nbsp;青荇道不急,让她先见见这些人手。
nbsp;nbsp;nbsp;nbsp;神神秘秘的,于是虞蘅腾出半个午后,在堂屋中接见了新员工。
nbsp;nbsp;nbsp;nbsp;不期然,一一看去,竟都是熟悉面孔。
nbsp;nbsp;nbsp;nbsp;其中一个梳着双环、容貌秀丽的小丫鬟,见了她,激动得满脸通红。
nbsp;nbsp;nbsp;nbsp;虞蘅细打量,亦惊讶地问:“是小鱼儿吗?”
nbsp;nbsp;nbsp;nbsp;小鱼儿用力点头,两只眼笑弯成了月牙:“嗯!”
nbsp;nbsp;nbsp;nbsp;曾经小鱼儿是府里最贪嘴的婢子,因格外喜欢吃炸酥的小河鱼,被府里的厨娘取笑,得了此花名,这么亲切地叫着,也便成了正名。
nbsp;nbsp;nbsp;nbsp;数年不见,曾经梳羊角小辫的孩子都成了豆蔻少女,虞蘅心里颇为感慨。再扫过其余人的脸,飞红、泼黛、燕燕……想不到,青荇与她们竟然都还有联系呢。
nbsp;nbsp;nbsp;nbsp;几人原先在虞家都是有月钱拿的,便是最小的小鱼儿,一个月也有两百文,不似有的市井人家,买回来仆婢,既同资产,既要入得厨房又要倒得夜香,只须有衣裳穿有饭吃有地方睡觉,至多每月给十几二十个铜钱零花,也没定数,都是看主家心情。
nbsp;nbsp;nbsp;nbsp;虞蘅斟酌了一下:“月钱,便还是按先前的给,吃住不须你们费心。再有就是,跟总店里一样,每人手头上的事情若做好了,另有一笔相当于月钱十数之二的‘绩效’。”
nbsp;nbsp;nbsp;nbsp;曾经打工人苦扣分制绩效久矣,是以当自己翻身做主时,便整了个倍数制绩效出来,起的是激励作用。
nbsp;nbsp;nbsp;nbsp;人手不需愁,等铺面翻修动工的时候,又开始新拟菜单子。
nbsp;nbsp;nbsp;nbsp;虽是分店,也不全是复刻总店的样式。汴京虞记主打的是豕肉菜系,而清江分店,因有着天然水资源的便利,更适合引入各种新鲜的鱼肉菜,双椒鱼、干焖鱼、酒糟鱼并各色清淡鲜甜羹汤等符合当地人口味的。毕竟小县城不比繁华安乐的汴京,外来人口几乎没有。
nbsp;nbsp;nbsp;nbsp;金秋水涨鱼也肥,林子里的笋也都厚了,人家去岁冬正月腌的腊肉新熟,虞蘅打头让阿盼几人试的第一道菜就是笋片火腿蒸鱼。
nbsp;nbsp;nbsp;nbsp;便是在跟着虞蘅吃惯了山珍河鲜的阿盼眼里,这道菜也绝对算“细糠”了,滋味顶顶好,用料又讲究。
nbsp;nbsp;nbsp;nbsp;腌火腿的功夫是十分精深的,非老师傅不能掌握,虞蘅从小没有学过,只知道大抵腌制一根好腿要从选腿开始,经历整形、盐腌、晾晒、松熏好几个阶段,才有那回味无穷的浓烈香气。
nbsp;nbsp;nbsp;nbsp;虽不会实操,但知道从哪能买着好火腿,便也能解决问题。清江县上游有个刘家坞,村民大多以制腌腊为业,已有近百年传承,刘氏族人所制“刘腿”,在平江一带蔚为著名。质量有保障、货源又稳定,无疑是很合适的供应商。
nbsp;nbsp;nbsp;nbsp;至于鱼,本该是鳜鱼最相得,但是时节原因,只好换成鲈鱼,也肉嫩刺少,想来味道不会差。在鱼背面斜切几道平行刀口,再往缝隙中填上嫩笋尖、薄薄火腿片,这样就已经够鲜了,再加一些醇酿花雕,上锅蒸熟。
nbsp;nbsp;nbsp;nbsp;随锅盖揭开,酒香松香与笋香,一并迸了出来。
nbsp;nbsp;nbsp;nbsp;腾腾白汽散尽,宽边长盘当中蒸出来一汪清汤,鱼肉细嫩,火肉红白,顶上摆一堆翠绿清爽的葱丝,这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