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圣手,有骨头吗?
朱元璋定下了药方,便去了寢殿。
朱標已经躺下,斜靠著软枕。
朱元璋询问了中午的饮食情况。
朱標回答后,又说道:
“父皇,以后戴院判的方子他一个人签字就可以了吧?”
朱元璋捻著鬍子笑了,“標儿,是担心刚才的事再发生?“
朱標点点头,皱眉道:
“是啊,父皇,一钱的量而已,周慎行有些小题大做了。许生有一句话说的对,过分追求四平八稳,只会影响治病的效果。“
“我考虑一下,你先別急。”朱元璋安慰道。
朱標看他有些憔悴,问道:
“父皇,最近事情很多吗?”
朱元璋摇摇头,“刚开春,基本上没有多少事,无非就是边关要粮餉,海边有倭寇。”
他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奏本,“你看看。”
朱標接过去,竞然是大理寺卿陈辉的奏本。
標题有些刺眼:
“大理寺卿陈辉论韩国公冤事状”
他清楚地记得,上一个这么写的,是户部的郎中王国用。
当时父皇留中不发,重臣们知晓其中的厉害,都识趣地装不知道,事情就糊里糊涂地过去了。
虽然暗流涌动,但是表面上风平浪静,几乎没激起一道涟漪。
本以为事情过去了,没想到又来一道。
朱標有些担心,父亲被激怒之后,新帐旧帐一起算,又会有大臣倒霉了,他迅速瀏览了一遍,最后合上奏本,字斟句酌道:
“父皇,虽然內容不乏胡乱语,但是他的本意还是希望明的朝堂稳固下来。”
这让朱元璋的心情更加复杂了。
李善长不同一般的功臣,那是帮著他定计策,倾心协谋,和睦军民,使上下相安大的明“萧何”。
结果,最终被他夷了三族。
仅有一个儿子因为尚了长公主,才得以留了一条性命,苟延残喘。
朱標捏著奏摺,有些担忧地问道:
“父皇打算如何处置?”
“標儿如何看?”朱元璋將球踢了回去。
“呃——儿子建议留中不发。”
朱元璋沉默半晌,才嘆了口气,“也好!
朱標还了奏本,“父皇,估计抄写已经在大臣之间流传了。”
朱元璋笑了笑,又说道:
“你以后行仁政就是了,以仁治国方能长久。”
朱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接抬头看著父皇。
看父皇的神情不像是在作偽,朱標信了,这是父皇的心里话。
没想到一向奉行严刑峻法的父皇,突然赞同仁政。
父皇的转变十分突然,朱標又惊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