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学习档案袋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我教育的绝好方式,它是学生对学习进行全程监控,实现反思目标的重要载体。
六、做“学后记”
“学后记”是指学生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在每一阶段的学习后对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它也是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一种形式,是属于行为后的一种反思。“学后记”撰写的形式比较随意,不需要长篇大论,主要是能客观地评价自己。要培养学生养成写“学后记”的习惯,首先学生要有自我反思、积极改进的勇气。“学后记”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学后记”的内容
“学后记”的内容,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记录学习的成功之处
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次取得满意成绩的考试、一次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等。学生都可以对这些事件分析原因,进行反思总结,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借鉴。
2。记录学习的失败之处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学生可以把学习过程中失败的学习方法记录下来,查找原因,认真剖析,对症下药,寻找“疗法”,必能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3。记录学习的心得
记录学习的心得即把学习参考资料、书籍或同伴的学习经验记录下来,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消化、吸收。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融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比如,“如果我是李鸿章,我会怎么做”的想法都可以是“学后记”的内容。
总之,“学后记”内容广泛,并不仅仅包括以上几个部分,凡是与学习有关的点点滴滴、有意义的所感所想都可以记录下来。
(二)撰写“学后记”应坚持的原则
撰写“学后记”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及时性原则
学习具有非常明显的情境化特点,“学后记”是学生在学习之后对自己的学习得失情况做的回顾、反思和总结。因此,写学后记要趁热打铁,及时记下有关情况。
2。恒久性原则
写“学后记”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曝十寒”的做法是达不到效果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非常重要。
3。反思性原则
写“学后记”与平时的日记是有差别的,“学后记”必须包括反思总结这部分,要有感而记,有记必思。
反思性学习的方式很多,只有懂得反思的人才会注意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才会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才能从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中吸取经验和得到教训。
[1]刘爱伦。思维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17
[2]朱汉国。高中历史必修Ⅱ。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6
[3]StephenD。Brookfield等著的由中国的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讨论式教学法》一书中指出,讨论的目的是:(1)帮助参与者对正在思考的论题形成更具批判性的理解;(2)提高参与者自我意识和自我批判的能力;(3)当有人率直而真诚地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时,培养参与者对不断出现的不同观点正确评判的能力;(4)扮演催化剂的角色帮助人们通晓外面世界的变化。
[4]StephenD。Brookfield。讨论式教学法。罗静,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
[5]齐渝华,石蔷。历史教学课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4-216
[6]吴亚子。概念构图: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6(5)
[7]朱汉国。高中历史必修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7-50
[8]朱汉国。高中历史必修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9-31
[9]同上,4-7
[10]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325
[11]冯长运,李明海。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6
[12]赵亚夫,陈伟国,何成刚。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