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5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6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1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9]莱奥·奈维塔尔:《C。F。马耶阿的英雄史观》,载于《社会研究杂志》第2卷,第1册,42页,1933。奈维塔尔着重批判了马克思之前的社会的、历史的障碍,这种障碍事实上阻挠了社会占有自然这理论的发展。
[7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1]关于既是辩证法的又是唯物主义的思维问题,参见T。W。阿多诺:《认识论的反批判》,193页,斯图加特,1956。他说:“与唯心主义相反的理论,其特质并不在于它对本体论的基质或本体论原来论述的内容作出规定,而首先在于它意识到:不能把存在的东西还原到不可消除的差异双方之一方——它究竟是哪一个——这极点上去。”
[7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7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并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51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7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56—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75]同上书,56页。
[76]同上书,57页。
[77]同上书,57—58页。
[7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4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对自然过程所用的词句在巴拉凯尔塞斯那里已可发现。
[79]同上书,500页。
[80]同上书,492页。
[8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4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最后一行的着重点系作者所加。
[83]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488—48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4]同上书,489页。
[85]参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文版,389页,1953。
[8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48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7]同上书,499页。
[8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499—5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2—2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0]同上书,56页。
[9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2]同上书,201页。
[93]马塞尔·奈丁古:《政治的无神论》,92页,奥地利,格拉茨,1957。
[9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5]同上书,25页。
[96]同上书,22页。
[97]马塞尔·奈丁古:《政治的无神论》,92页,奥地利,格拉茨,1957。
[9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9]同上书,198页。
[100]阿多诺:《作为社会学范畴的静态学与动态学》,载《社会学》Ⅱ;《法兰克福社会学论集》第10卷,237页,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