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吗?”她扶着他,声音发颤。
“不重要。”他喘息着说,“人都在就好。”
那一夜,他们在教学楼顶守着火堆烘干资料,听着远处山体滑坡的轰鸣。孩子们安全了,档案保住了,可整个山谷像是被撕开了一道伤口。
第二天清晨,救援队赶到。教育部特派专员站在泥泞中宣布:国家将投入专项资金重建山区教育网络,并将“破晓之声”纳入应急管理联动体系。
与此同时,一封来自联合国妇女署的正式函件送达容辞手中??艾琳娜女士提名她角逐本年度“全球女性赋权先锋奖”。附言写道:“真正的变革者从不等待许可,她们自己成为答案。”
消息传开,舆论再度沸腾。支持者称她为“沉默者的灯塔”,反对者却在网络上掀起腥风血雨。
有人翻出她十年前离婚的旧闻,恶意剪辑她在法庭上的发言片段,配上标题《伪善的救世主:一个抛弃家庭的女人凭什么教别人坚强?》
有匿名账号发布伪造聊天记录,声称“破晓之声”接受境外资金操控,目的是否定中国传统家庭伦理。
更有甚者,冒充受害女孩家属发声,哭诉“容辞利用我们炒作自己”。
攻击如潮水般涌来,一夜之间,#抵制容辞#登上热搜前三。部分合作企业开始动摇,两家地方妇联暂缓项目对接。
昭昭气得摔了手机:“这些人根本不在乎真相!他们只想看你倒下!”
容辞却异常平静。她坐在窗边,一页页翻看那些恶评,像在读一份社会病理学报告。
“你知道吗?”她轻声说,“最可怕的不是谩骂,而是这些言论背后,藏着多少真正被困住的灵魂。他们之所以愤怒,是因为有人站出来说了他们不敢说的话。”
封庭深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我已经让法务团队发起诉讼,对十家主要造谣媒体提起名誉侵权索赔。同时启动反网暴追踪计划,技术组正在定位源头IP。”
她抬眼看他:“会不会太重了?”
“不会。”他语气坚定,“你可以原谅,但我不能允许这个世界随意践踏你。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
她沉默良久,忽然问:“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反对你支持我,你还会站在我这边吗?”
他走到她面前,单膝再次跪地??这一次没有戒指,没有誓言,只有一句低沉的回答:
“哪怕全世界都说你错了,我也愿意陪你一起错到底。”
她伸手抚过他额角因昨夜受伤留下的淤青,终于落下泪来。
三天后,容辞在个人公众号发布回应文章,标题只有四个字:《我承认》。
>我承认,我不是完美的受害者。
>我曾为了逃离原生家庭嫁给一个不爱的男人;
>我曾在婚姻里冷漠疏离,让彼此痛苦十年;
>我也曾害怕、退缩、想过放弃。
>
>但我从未否认过自己的软弱,正因如此,我才更懂得那些蜷缩在黑暗里的女孩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
>你说我抛弃家庭?是的,我离开了那个名为家实为牢笼的地方。
>可我也重建了三百二十七个快要熄灭的人生。
>
>你说我博眼球?那就请你看清楚??
>看看甘肃那个躲在灶台下抄宪法的女孩,
>看看缅甸边境被救出时还在背乘法表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