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餐,张鸿心情大好。
赚钱嘛,谁不开心呢!
他辛辛苦苦拍戏还不就是为了今天嘛,难不成是为了女人?
哼~肤浅!
在心底批判了一番这种肤浅的想法之后,张鸿越发正气凛然。
。。。
夜深人静,摄影棚的灯光早已熄灭,唯有角落一盏小灯还亮着,映出雪鸿低垂的身影。他坐在那张熟悉的木椅上,手中紧握着李默的手写卡片,指节微微泛白。泪水滑过脸颊,并未擦拭,任其落下,在灰蓝色长衫的袖口洇开一小片湿痕。
门外的慌壶没有离开,她靠在墙边,目光平静地望着他。她知道这一刻有多重??不是奖项、不是热度、不是豆瓣评分破九的狂欢,而是当一个演员终于被导演亲口承认:“你不是在演角色,你是让他活了过来。”这种认可,比任何奖杯都沉重。
“你还记得试镜那天吗?”她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风拂过旧胶片。
雪鸿抬起头,眼神有些恍惚,“记得。那天我迟到了十七分钟,因为地铁故障。穿的是唯一一件没起球的衬衫,皮鞋擦了三遍。”
“可你进门第一句话就说:‘对不起,但我一定会是陈砚秋。’”她笑了笑,“李默后来跟我说,就凭这句话,他想给你一次机会,哪怕所有人都反对。”
雪鸿苦笑了一下,“那时候我以为,只要拼命就能赢。现在才知道,光拼命没用,还得有人愿意在黑暗里为你点灯。”
“而点灯的人,也得承受烧手的风险。”她说完,从包里取出一份文件夹,放在桌上,“这是《调尖僚》项目结算报告。你该看看了。”
他怔住,“这不该给我看吧?”
“你是主演,也是这部剧的灵魂人物。”她语气坚定,“而且,从今天起,你不只是演员。你是这个行业的反作用力。”
他翻开文件,一页页数据跳入眼帘:制作成本、宣发投入、平台分成、海外版权收益……最终净利润栏赫然写着:**2。8亿**。
但他没在意数字,而是注意到备注栏里的一行小字:【主演雪鸿,按协议获激励分红5%,另追加特别贡献奖10%】。
“十五?”他猛地抬头,“这不可能!新人男主哪有这种待遇?”
“这不是奖励,是补偿。”慌壶声音冷了下来,“三年前你签合同时,片酬只有市场均价的三分之一。那时公司资金紧张,你说‘先拍戏,钱以后再说’。现在,是时候补上了。”
雪鸿手指颤抖,“我不需要这么多……”
“你需要。”她打断他,“因为你代表的不只是你自己。你是第一个靠演技而非流量拿下S+剧男主、还拿到超额分红的演员。你要让所有人看到??老实人也能赚钱,只要他不妥协。”
他沉默良久,终于低声问:“如果我不拿呢?”
“那就等于告诉后来者:坚持没用,低头才有出路。”她盯着他,“你想做榜样,还是做个悲剧英雄?”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母亲坟前那束枯萎的野菊,想起自己曾在出租屋啃冷馒头改剧本的日子,想起张婉柔道歉视频下那条热评:“原来真有人宁愿挨骂也不肯蹭热度。”
睁开眼时,他已经有了答案。
“我拿。”他说,“但我要成立一个基金,资助底层影视从业者进修表演和编剧。名字就叫‘砚秋计划’。”
慌壶嘴角微扬,“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第二天清晨,一则不起眼的新闻悄然发布:**雪鸿个人出资一千万元设立“砚秋艺术扶持基金”,面向全国基层演员与青年编剧开放申请**。
没有发布会,没有通稿炒作,甚至连微博官宣都没有。只有一条简短动态配图:一张手写的便签纸,上面是他熟悉的字迹??
>“有些人活着,是为了让别人记住他们曾存在。”
>我想帮更多人,留下痕迹。
然而,娱乐圈从不允许低调。
不到半天,话题#雪鸿捐千万#冲上热搜第二。网友炸锅:“别人爆红开豪车,他直接砸钱帮同行?”“这才是真正的顶流!”也有质疑声响起:“洗钱吧?谁信一个刚红的演员能拿出一千万?”
回应来得干脆利落??基金官网同步上线,所有资金流向公开可查,首笔拨款已打给三位偏远地区青年编剧,附带雪鸿亲笔信:“别怕没人看你的故事,我等你们写出下一个《调尖僚》。”
舆论瞬间反转。连一向苛刻的《曼沿文艺报》都发文评论:**“当资本沉迷造神,有人却在建桥。这不是慈善,是对行业未来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