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贾大人的车队早已走得没影,众人自然也就没什么热闹可看。时辰也不早了,大家各自散去,回城中出摊的出摊、开门的开门,各自有事忙活。
见此情景,穆同心中一松,长舒了一口浊气,附和道:“人都散了,不如我们也回城中?”
语罢,不待宋凛生和文玉有所回应,穆同率先往回走去,还不忘招呼宋凛生二人跟上。
“忙活这大半日,莫说早饭,便是午饭也该用了。”穆同一面走着,一面理着衣袖,他最爱整洁,这样人挤人的,若非后头是宋大人和文娘子,他才不肯走在前头。
“文娘子可用过早饭了?”穆同关切地问道。
文玉和宋凛生紧随其后,于穆同一道折返。
听他这般问道,文玉如实答话,“还不曾,这会儿回去时辰倒正好。”
这就样有一言没一语地说着话,他三人一道往停放车架的地方行去。
正走着,一道老者的声音自人群中穿过,直往宋凛生三人中间而来。
“二公子——二公子——”那声音虽年迈沧桑,却无比劲道有力,隔得颇远,却又好似响在耳边。
文玉驻足原地,不由得踮起脚往四周探看,这声音她很是熟悉,却算不上认得,不能一口说出对方的名字。
怎么今日是时兴这样,人还未到,声音已至吗?
穆同侧目一看,他是家中独苗,府上可没什么人会称呼他为二公子。穆同看看身侧的宋大人,“宋大人,想必是唤大人你的罢?”
宋凛生轻轻颔首,肯定了穆同的话。他扶着文玉的小臂,叫她不必费力踮脚,垂首向她解释道:“是宋伯。”
文玉顺着宋凛生的力道站稳身子,眼中疑惑之色尽显,仰面问道,“宋伯?宋伯这个时辰怎么会在此处?”
宋凛生略一沉吟,思索片刻之后,静默着摇摇头。
显然,他也不知个中缘由。
随着那声声呼唤由远及近,文玉三人驻足在原地等待,不多时,那人总算越过人潮来到了她眼前——
来人一袭靛蓝衣袍,发冠高挽,总是一副慈眉善目的神情。
还真是宋伯。
“二公子,文娘子。”宋伯言行有致,同在场的人一一见礼,直至见了并不熟识的穆大人,也恭敬地唤道,“还有这位大人安好。”
宋凛生眉心微蹙,颔首同宋伯示意。
一旁的穆大人也是含笑应答:“安好,自然安好。”
只要你家二公子别捉着问案卷之事,他自然安好得很。
文玉连连点头,而后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宋伯,这个时辰,你怎么会在城外?”
宋伯每日事务繁杂,非但要管府中账目、采买,如今还添了阿沅几个毛头小子日日缠着宋伯玩闹,他怎会有空出城?
宋伯听闻文玉有此一问,似乎很是惊诧,他回身望了一眼城外远处的山岚云雾,答道:“我是来送别贾大人归乡的。”
语罢,宋伯眉宇间的不解之色并未消减,他*反问道:“难道二公子和文娘子,不是为此事而来么?”
“是。”文玉肯定地答道。
只是她总觉得哪里有些奇怪,宋伯每日那般忙碌,今日怎会起个大早专程来送贾大人?
难不成是来凑热闹?
可是这话文玉却问不出口,宋伯对她和宋凛生那样好,她怎么能这样问宋伯?
便是他确实是看热闹,可是只要他确有空闲,看看热闹又有什么打紧?
文玉侧目去瞧身侧的宋凛生,见他凝眉不语,自己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可是,她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穆同静默不语,他的目光在另外三人之间逡巡一圈,登时明了。
只见他一拍折扇,“原来老伯也爱看热闹啊!”
此言一出,在场的三人目光皆汇聚于穆同一人身上。
宋凛生泰然自若,并无反应。
文玉则是一脸崇拜地盯着穆同,不愧是穆大人,说话办事就是有一套,就连这话从他口中说出来,也不觉得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