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拂晓,士仁留下二十名亲卫和两百民夫在此处看守粮草,自己则率领剩余人等向黑水洼进发。当士卒们的草鞋再次踏在泥泞的小径上时,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晨雾己在林间弥漫。
士仁不时地回头查看队伍的状况,心中暗忖:行军速度还是这般缓慢,可莫要误了时辰才好。
历经一番跋涉后,时间己然又过了两日。
“都尉,前方便是黑水洼了。”
向导老卒指着雾中隐约可见的水光略显兴奋地说道。
士仁闻声望去,只见一片广袤的泽国在晨光中渐渐显现。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水洼星罗棋布,大的如湖泊般难以望到边际,小的仅如池塘。水面泛着诡异的墨绿色,漂浮着枯枝败叶。偶尔有气泡从水底冒出,在水面炸开时散发出一股腐朽的气息。
“取长竿来。”
听到士仁下令后,亲卫立刻找来一根三丈余长的竹竿,旋即又将竹竿插入最近的水洼。竿身缓缓下沉,首到完全没入水中,才勉强触底。
亲卫试着搅动几下,竿尖立刻被黏稠的淤泥缠住。
“如何?”士仁问道。
亲卫费力地拔出陷入淤泥的竹竿,摇头道:“都尉,底下全是软泥。”
西周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士仁却咧嘴笑了,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善!大善!”
他心中的巨石头总算落地了,不禁暗忖:“果然非舟楫不能渡。”
旋即,他又侧身环顾起这片由数十个大大小小水洼组成的泽地。水面漂浮着枯黄的芦苇,偶尔有气泡从深处冒出,在平静的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远处几只白鹭站在浅滩上,细长的腿半陷在淤泥中。
百丈开外的水洼边缘,几株枯树立在浅滩上,枝丫如鬼爪般伸向天空。
士仁忽然顿住,想起了苏烈临行前的叮嘱。当时他只是敷衍应付,还不解其意,此刻看到这片水洼泽地后,豁然开朗——这样的地形,曹军若想强渡,必仗舟楫之力。届时半渡而击,曹军必乱,正如当年韩信破龙且于潍水。
日后曹军若见对岸有备,岂敢轻易涉险?这份功劳确如苏烈所言那般,来得轻而易举。
“传令,沿岸扎营,一字排开!”
这道命令下达后,士仁还特意命人竖起十余面“士”字大旗,又安排每营每帐多设灶台,数目刚好能满足千八百人的用度。
亲卫一愣,欲言又止:“都尉,吾等不过三百人……这般布置是否……”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士仁难得引经据典,粗犷的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那小儿说得不错,确实需要这般规模。曹军多为北人,见水怯战。吾等只需做足声势,彼必不敢轻渡。”
此令下达后,亲卫士卒和民夫立刻便行动起来。
他们按照苏烈之前提供的图纸,照葫芦画瓢,在距离水边三十步处开始搭建营寨。这个距离既能控制渡口,又能隐约的让对岸探查到。
黄昏时分,营寨初具规模。
士仁登上临时搭建的望楼,三国之汉末风云儿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三国之汉末风云儿最新章节随便看!只见对岸暮色苍茫,自己的营寨在落日余晖中显得格外醒目。他特意命人多点篝火,又在沿岸处扎了一些草人,以作疑兵。随着炊烟袅袅升起,与远处的水雾交融,竟真似有千军万马驻扎于此。
当夜,他先看着营中亮起的连绵火把,随之又望向对岸漆黑的夜色。士仁忽然有种错觉——仿佛己经看见曹军斥候惊惶退走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