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声音渐低,像是回忆翻涌,也像是有些词不敢讲得太清楚:
“我那些师妹……很多人,天资不够,骨不够,命也不够。她们试了,撑不过一炷香,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你已经撑了四柱香了。”
“阿瑶,你别再练了,别再练出病来。”
说到最后,她声音低得几不可闻,语气中那一丝不属于教主的柔软,已化作几分恳求。
她这一生都太强,太孤。
对门下弟子严,对仇敌狠,对自己更无情。
但就是这一点仅剩的温情,她偏偏给了这个小女孩。
她伸出手,想抚一抚阿瑶的额头,却在半空中停住了,指尖颤了颤,又轻轻收了回来。
而榻上的阿瑶,仍旧闭着眼睛,只是嘴角似有似无地弯了一下。
那不是讽刺,也不是笑,只是一种认了命的温顺。
可若有人听得更仔细些,就会发现——
她答应得很轻,却没有说“我不想练”。
她只是说:
“不让我练,我就不练。”
桑若兰刚走,房门还未关稳,榻上的少女便轻轻起身。
阿瑶披上外袍,双脚落地,一步步走到梳妆台前,看着铜镜中自己的脸——
肤白,唇红,眉眼已然生得极好;再往下,是少女将成的饱满的身段,早已不输绣春楼里的任何一位头牌。
她知道,自己已经十二岁了。
在这个地方,十二岁意味着“可以上牌了”。
这些年,虽然桑姨护着她,芙蓉老板娘表面也从未催促过,但阿瑶不是傻子。
点卯时,那几句挂在嘴边的寒话,她听得清清楚楚:
“我们绣春楼不养闲人。”
“不干活的,挣不到钱的,都滚出去。”
明面上是在说“底下的奴儿”,但整座楼里,谁不心知肚明?
她阿瑶,一直都在那句话的影子下活着。
所以她从不辩,从不躲。
无论是哪一位头牌唤她去打水、擦地、洗床单、熬药汤,只要有人喊,她从不推辞。
她知道,有些人故意为难她,有些人只是试她底。
她就一笑。
不吭声,把脏活、累活、最不堪的活,一件件做完了。
渐渐的,连林姐都说:“这姑娘……倒是真能吃苦。”
也正因如此,她练出一把子结实的力气,肩膀窄却稳,腰板细却硬,提水挑煤都不皱眉。
可她心里却比谁都清楚:
她不想欠谁的。
哪怕将来真能靠着桑姨走出这绣春楼,她也要堂堂正正走,不带一句闲言。
不靠美貌,不靠宠爱。
靠的,是自己的骨头,硬得下腰,也撑得起人看低的眼神。
这夜,后院寂静无声。